從被質疑到被認可,乃至一度掀翻美國科技股股價,DeepSeek成了春節期間的一匹AI創新黑馬,熱度綿延至今。同樣火爆的還有宇樹科技,春晚舞臺上《秧Bot》宇樹機器人從列陣到肢體協調度,從運動控制到轉手絹,無不讓人拍手叫絕。
DeepSeek和宇樹科技這兩家公司都來自杭州。除了這個共同點,這兩家企業能被全球科技大佬們關注、認可、點贊背后,還有一個關鍵核心——那就是都選擇了開源。
要知道在2024年初,國內AI行業一度存在大模型開源閉源路徑之爭,如今業內是否達成了共識?這一輪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嶄露頭角,是開源策略的勝利嗎?
浙江網新恒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周波在和記者交流中認為,DeepSeek最大的貢獻是開源,而且用MIT License開源,這是非常開放的開源模式。DeepSeek開源對于整個生態的作用,才是它最大的影響。
“如果走閉源,我們能夠獨立投入的資源是不足以跟其他走閉源路徑的先行大模型競爭的;在開源策略下,就會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入,愿意基于開源模型進行應用研究,這有利于保持開源大模型的競爭力。”周波分析。
在目睹DeepSeek火爆出圈以及行業迎來變革后,美國AI龍頭企業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罕見地表態稱,OpenAI在開源AI軟件方面“一直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
周波分析稱,OpenAI早期也選擇開源,不過技術突破后,考慮巨大的商業利益,開始逐步轉向閉源路徑。閉源模式顯然是短時間內更有利于研發機構本身,但不利于整個生態的發展。
而走開源的這個選擇,對于整個生態的價值是不容置疑的。唯一的疑問是研發機構自身的商業利益是否可能受到損害?DeepSeek真正值得佩服的不是他水平做到多高,而是他有勇氣以MIT License開源,這種開源方式是否對其自身將來的商業價值有所助益,目前還難以評判。但是對于整個生態來說,它一定是正向的。
“很多人認為中國只能做跟從性創新,不擅長做原創性創新。但我個人一向不認可這個觀點。中國的創新能力,是和中國整體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當中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土壤尚未到達一定階段,過度談創新,是難以落地的。當土壤足以支撐企業或者創業者思考一些似乎和自身業務關聯度并不直接的技術創新時,那么往往可能會迸發出原創性創新。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已經在某些方面走到了跟隨性創新不足以產生持續競爭力的階段,就會推動原創性創新的誕生。”周波認為當前國內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到了原創性創新發展新階段。
底層創新不是“閉門造車”,DeepSeek本質是算法架構的革命,這種“用算法換算力”的思維,正是中國企業在資源約束下的創新智慧。正如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所說,基于對西方技術體系優劣的深刻洞察,選擇最適合中國場景的突破路徑。這種“精準創新”能力,正是中國科技企業從追趕者變為規則制定者的關鍵。
節選自《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梁梟